永利官网

科研团队

yl7703永利
科学研究
科研团队
科研团队

(一)煤火灾害防治教育部创新团队      

 

20世纪九十年代初,徐精彩教授创建了煤火灾害防治科研团队。近十年,邓军教授带领团队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教授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在煤矿安全与救灾领域不断探索与发展,形成了朝气蓬勃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煤火灾害防治”科研团队。2008年被评为“教育部创新团队”,2012年被评为“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目前,团有固定人员28人,其中教授9名(含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1人,陕西省特聘教授2人),副教授7名,讲师6名,在站博士后5名。另外,在读博士研究生13名,硕士研究生90多名。先后承担或完成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企业合作科研项目17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二等奖12项,获国家专利30多项,出版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培养了10余名博士和200余名硕士。    

 

团队长期与煤炭企业合作,充分发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优势,基于科研成果形成了十余个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并将相关成果及产品推广应用于全国20个主要采煤省的100多个矿区,并出口至俄罗斯、孟加拉、澳大利亚等国家,参与指挥决策了190多次火灾治理和救灾工作,为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有效的防灭火技术保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西部矿山煤与瓦斯安全共采研究团队      

 

团队以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为依托,重点围绕煤矿瓦斯灾害防治中的关键问题,以丰富和发展我国煤与瓦斯共采理论,遏制矿井重特大瓦斯灾害事故,促进矿井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国家需求为研究目标,经过多年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攻关,目前已形成了五个稳定研究方向:    

 

u采动覆岩裂隙场、渗流场、应力场等多场耦合机理    

 

u煤体瓦斯吸附解吸热动力学机理    

 

u煤层瓦斯运移富集机理与预测    

 

u煤矿瓦斯动力灾害发生机理    

 

u煤矿瓦斯抽采技术及工艺    

 

团队现有成员2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1人,讲师11人,工程师1人。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专家 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师德标兵1人,陕西省青年2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人,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    

 

近5年,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专项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1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企业合作项目6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7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SCI、EI收录50余篇,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1篇,获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50余项,软件著作权7项,出版专著及教材12部。    

 

(三)通风安全研究团队      

 

以常心坦为带头人的研发团队主要从事以复杂网络系统分析为基础的安全监控数据处理、安全风险预测与预警、系统隐患辨识与优化等安全工程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活动,特别在矿山通风分析与优化、矿井通风瓦斯监控预警、火灾仿真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等领域独具特点;在常心坦教授的领导下,研究所已经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博硕士生为辅的具有思想活跃、创新精神的科研队伍。近年来,团队紧跟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前沿,致力于新兴热点发展与安全工程的有机结合,并以大数据挖掘及深度信息分析为先导向工业安全与公共安全领域迅速扩展,取得了重要成果。    

 

团队能够为各类矿山特别是煤矿提供完整的安全监测监控、数据分析、隐患辨识与安全保障解决方案,并为工业安全及公共安全的信息处理与深度应用、安全分析与隐患辨识、预警及安全预案的技术支持提供保障。    

 

团队主要成员有:张俭让 魏引尚 吴奉亮 闫振国 王延平 王红刚 张京兆 李学文等。    

 

(四)安全与应急管理团队      

 

安全与应急管理二级学科从属于我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依托教育部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国家矿山应急救援(西安)研究中心、安全技术及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等科研与教学平台,是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重要的、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专业方向之一。该学科的设立、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2年安全管理与安全系统工程作为安全学科新的研究方向正式设立,在贺敦良、李新东、常心坦等老一辈教授支持下,田水承等开始侧重安全管理交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 2005年开始正式按方向招收安全管理方向博士研究生,2007年学校在安全技术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正式设立安全管理与安全系统工程方向;2008年学校批准成立了“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研究所”;并获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2009年依托中央支持地方财政项目、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建成安全人因工程实验室和安全行为与身心健康测控实验中心,2012年学校自主设立“安全管理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后调整为“安全与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田水承教授为学科带头人。2015年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与陕西省共建我校安全学科,为本学科方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团队为专兼职结合的开放团队,现有人员10余人,其中教授2人(博导2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助工1人。团队教师60%具有博士学位。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合理,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具有极强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团队成员一直处于教学与科研一线,教学经验丰富、科研素质优良,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已培养毕业博硕士生近200人,在读60余人),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1)行为安全管理与安全人因工程(2)险兆事件、危险源辨识与风险管控(3)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4)安全心理与安全文化(5)安全经济分析决策    

 

 学科团队长期致力于以上领域的研究和咨询,为煤矿、石油、建筑等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提供安全管理、行为安全、安全文化、风险控制及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咨询、培训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