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官网

立德树人

yl7703永利
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
“如盐在水”是思政课的最佳形态 -西安科技大学这样“立德树人”
发布时间:2024-02-05    浏览量:1623     分享: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4-02-04  作者:本刊记者 文培培


如果思政课独立于专业课程之外,它很可能会成为一堂枯燥的说教课。

西安科技大学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科研团队和平台体系,在改进和创新思政课教学中下功夫,让思政课“如盐在水”般无形于教学科研之中。

近些年,西安科技大学承担科研项目80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348项……丰硕科研成就背后,是师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作支撑。

“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思想引领,夯实党建建设,强化思政实效,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源头活水’。”西安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来兴平说。

一名教授倒在“灭火”现场,点燃三代师生的科研之光

科研的第一动力来自哪里,西安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科大)yl7703永利副院长马砺的回答是:对人的生命安全的守护。

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西安科技大学的学生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视觉中国/供图

不惑之年的马砺说,如果再做一次选择,他依然会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消防领域的研究,这一心声,也是yl7703永利师生的追求。18年前,挽救无数矿工生命的学科带头人、煤矿安全生产领域专家徐精彩教授在“灭火”途中不幸倒下,18年里,学生们秉承老师的遗志,战斗在灭火的现场。

“我们搞安全的,为的是千万人的安全,必须付出百倍的努力。”作为徐精彩的学生,马砺一直将老师的叮嘱挂在嘴边、记在心间。

2009年陕西彬县大佛寺煤矿火灾事故现场、2010年韩城小南沟煤矿火灾救援现场、2011年山东省枣庄防备煤矿火灾事故……马励密密麻麻的工作日志显示,他每年有八个月都在现场工作,长期和学生深入矿井和救灾一线。

“矿上的人都是很朴实的,你说得再好却灭不了火,人家还是瞧不起你!”马砺介绍,近些年,从宁夏汝箕沟到四川攀技花,再到新疆阿克苏,抢救矿工生命的同时,从火区抢撤出的设备价值超出10亿元。

高质量的教学科研能力,来自一支“立德树人,言传身教”的导师团队,32岁的副教授樊世星的成长印证着这一点。

2016年,远在安徽的樊世星即将研究生毕业,偶然间一则关于山东平邑石膏矿难的救援报道吸引了他的注意,这场学术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现场课”,让他通过小小的手机屏幕对西科大产生了深深的向往。几个月后,他果断申请报考了西科大文虎教授的博士。

“我的博士生、研究生一定要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作为徐精彩教授的学生,文虎带学生的原则性很强。

根据学科需要,文虎教授建议樊世星将科研方向主要集中于井下移动式二氧化碳灭火装备的再增压。为了实地试验这一课题,2018年,樊世星和几位同学前往多地煤矿了解情况,他七天下了八个井,组织大家讨论,集思广益,制订匹配的试验方案。

就是这种不怕吃苦,勤奋好学的精神头儿,让樊世星最终顺利毕业并留校任教。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陕西是能源大省,煤矿众多,我们的科研方向既有应急救援,更注重日常预防。”樊世星说,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安全支撑,就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在今天的西科大校园里,有一片人人熟知的石榴园。每到秋天,枝干苍劲的石榴树上叶子开始飘落,但一颗颗石榴却愈发饱满,自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这些石榴树是2001年临潼校区建校时特意留种的,石榴籽粒饱满,花色浓烈,在校园里更像是每一个科研团队奋进向上的精神状态。”西科大党委副书记陈春林说。

2023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西部煤炭绿色开采教师团队入围;马砺、樊世星的主要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他们深感纸上得来终觉浅,便不倦地“躬行”

钻研理论、日常教学、发表论文,这是常人理解的一名大学教授的本职,可西科大yl7703永利的教授们却个个主动奔赴一线救援现场。

2015年冬月,临近年关,山东省临沂市一石膏矿发生坍塌,四名矿工被困。矿上一时间不清楚发生事故的原因,也摸不清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受国家应急救援中心调遣,西科大yl7703永利文虎、郑学召团队带着生命探测仪随即赶往现场。

分析了有关情况,文虎与当地救援组织合作推断事发点位于地下200米处,考虑到随时可能出现再次坍塌,建议率先向地下小范围钻孔,而后通过下放生命探测仪来获取更多有效信息。

“生命探测仪顺利到达地下时已是救援的第七天,我们喊话后,不到一分钟,救援显示屏上一名矿工粗糙的大手紧紧握住了探测仪的红外线摄像头,那一瞬间,眼泪就出来了。”郑学召回忆起当时情境依然激动。

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  视觉中国/供图

而今,在西科大雁塔校区的实验楼里,这枚长近一米、宽0.2米,形似子弹头的初代生命探测仪被陈列在实验室西南角,一道道斑驳的擦痕记录下它曾亲历过的每一个现场。

郑学召介绍,生命探测仪主要分为探测器、布线轮和监测器三部分,是一个集成式安全救援装备。具备探测巷道情况、井下生存空间,与井下人员取得联系的功能,能够为救援提供更准确、全面的井下环境信息。

“这个装备是2010年开始由我们团队设计研发的,十几年来,几经换代,从最初的到达地下200多米到现在的1000米,从单一摄像头到双视频音频,现在工作时长可达十个小时左右。”郑学召说。

2021年冬月,山东省栖霞笏山金矿发生事故,22名矿工被困。事发突然,还在出差路上的文虎根据以往经验立即通知团队成员做好相关救援准备。很快,九名救援团队专家携带学校自主研发、生产的矿用本安型钻孔通信装置进行技术支持。

救援团队先后安置六台探测器,赶制三个850米实时通信布线轮,采取多钻孔、24小时不间断监控,搜寻井下被困人员,终于在井深586米处“连线”到11名幸存矿工,并现场科学精准制定救援方案。

“高校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是服务社会,生命探测仪是西科大众多科研成果转化之一,十几年来,团队不断钻研、反复试验,就是希望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探寻生命奇迹,更好地应用于社会。”文虎说。

支撑行动的常常是内生力量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西科大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师生头脑,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明知矿山苦,为何偏向矿山行?

或许答案早已不言而喻,文虎、马励、郑学召……他们把教书育人视为教师的最高职责,不仅在现场的摸爬滚打中培养学生如何做科研,更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德才兼备。这样如盐在水,润物无声的内部环境也就成为西科大思政课建设坚实的基础条件。

每个学年,西科大校长来兴平都会在本科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讲授思政课,他把知识报国、科技兴国的意识融入课堂,向学生详细讲述西科大把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作为校训的历史缘由,这样一堂校长带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校园里常常引发学生、教师的共鸣。

2018年9月的一天,忙完日常工作,已经过了晚饭点,42岁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郭鹏依然在办公室翻看着比赛资料,为“全省首次思政课大练兵”大赛铆足了劲儿。

两个月来,郭鹏一路闯过省赛进入国赛,他明白,参赛就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他狠下心暂时把自己“关”在了教师公寓内开始认真备赛。

郭鹏主要教授的一门课程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谈及整个备赛中的难点,他认为最难的还是要回归到基础教材上。

“打比赛的目的不是拿个好名次,是通过参赛,让更多的学生关注思政课,从而身体力行。”郭鹏说。

大练兵活动自2018 年开展以来,西科大从开始每个学院必须推荐一名专业课程老师参赛,到学院进行选拔参赛;从开始的年轻教师参加到现在的老教授、学院行政领导参加,真正使课程思政深入到专业课老师心中。而郭鹏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参赛获得陕西学校思政课教学“标兵”。

“思政课建设和改革要抓紧抓实,教师团队要一门一门课地过,一章一章地过,一位老师一位老师地过,相信通过几年持续不断地努力,一定会大有起色。”西科大党委副书记陈春林说。

在西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自发组建“大学生读书会”,招募大学生参与读书会的研读和讨论教学,他们给自己取名为“红言”,寓意每个成员都要以正能量引领更多学生,也将其作为一个联结大学生和思政课的桥梁。

李木子,“00后”,在西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读硕士三年级,在2023年暑假期间,她接到一个任务,就宝成铁路文化展开八分钟宣讲,经过与小组成员讨论后,最终,她选择以关键词“青春之我”来开展此次宣讲。

由于不同于往常教室、礼堂等方式,这次宣讲的活动地设置在了一趟从宝鸡市凤县开往秦岭的一趟旅游专列上,李木子和她的伙伴们为了保障更精彩的宣讲效果,足足准备了一个月的时间。

“内容上我们主要结合宝成铁路建设历史,挖掘铁路基层工作人员坚守平凡的感人故事进行宣讲。”李木子认为,很多旅客在旅途中只是单纯奔赴旅游目的地,而不知背后的故事,通过这样的宣讲形式,让宣讲者和聆听人都对目的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陕西红色文化极其丰富,西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利用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为思政课教学服务,目前,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下,西科大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一个,省级课程思政14门,组建十支学生讲思政课的团队。”西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铭钟说。